
最近刷到王凯的一段视频,感觉他越来越成熟稳重了。穿着一件简单的黑色上衣,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,给泰州文旅做宣传时,那眼神里全是满满的真诚。不过弹幕里总有人催:“都快40了,咋还不结婚啊?”
说起来,跟他一起拍《伪装者》的胡歌、靳东,现在都已经抱娃晒幸福了。唯独王凯,至今未婚未育,甚至连爸爸都没等到他成家就离开了。这背后,其实藏着他一路走来的不少故事。
小时候的王凯就挺“倔强”的。初中看了一场话剧后,立马决定要做演员。家里人急得不行:“好好读高中考大学才是正经路!”他嘴上答应,结果高中毕业没考大学,直接接了爸爸的班,在新华书店上班。
那份工作看着挺稳,可他心里痒痒,每天下班就往电视台跑,偷偷参加选秀,哪怕当个背景板也开心得不得了。
转折点出现在一次北京拍广告的时候。导演拍着他的肩膀说:“小伙子,长得不错,试试当演员?”就这么一句话,他当场辞了新华书店的铁饭碗,开始北漂生活。
展开剩余76%但北漂哪有那么简单?他像无头苍蝇一样找培训班,贵得离谱,或者不收插班生。身上只有几百块钱,住着月租300的隔断房,每顿啃馒头。实在没办法,打电话给家里,爸妈才知道他辞了工作。
“你这孩子!”电话那头妈妈哭了,但很快托上海的亲戚帮忙。他在上海艺术进修班啃书时,每天只睡四小时,怕辜负家人期待。后来考上了中戏和北电,最后选择了中戏,那天在考场外高兴得直转圈。
以为考上中戏就能安稳了,结果毕业后却失业大半年。天天窝在出租屋里盯着天花板发呆,最穷时连公交钱都没了,试镜只能走路去。冬天时为了穿西装好看,里面只穿薄毛衣,冻得嘴唇发紫,还得笑着跟人打招呼。
快要放弃的时候,《丑女无敌》剧组找上门来,给他安排了一个娘娘腔的角色,说话还要翘兰花指。很多人劝他:“演这个容易被定型!”但他看看自己空空的钱包,硬着头皮接了。
结果没想到,这角色竟然爆红。可烦恼也来了,接下来找他的几乎全是类似角色。一次试镜硬汉角色,导演摇头说:“你还是适合那种捏着嗓子说话的类型。”
他不服气。为了转型,每天清晨五点起床跑步练肌肉,对镜练眼神,反复看《教父》里的经典片段,就为甩掉“娘娘腔”的标签。拍年代剧时,他特意脸上抹泥,晒得黝黑,别人认不出他,他反而特开心:“这才对嘛!”
真正让他翻身的是《琅琊榜》和《伪装者》。拍《琅琊榜》时,有场淋雨戏,他高烧39度,硬是在雨里站了4个小时,导演喊停时他腿都麻了。剧播出后,全网播放量破百亿,他终于从“娘娘腔”变成观众心中的“硬汉男神”。
事业红火了,可家里的事却让他揪心。爸妈总催他:“趁我们还能动,赶紧成家生娃,我们帮你带。”他总说:“忙完这阵。”但这阵接着一阵,直到爸爸病重,他守在病床前才明白,有些时间真的等不起。
爸爸走的时候,握着他的手说:“别总拼事业,找个伴吧。”他眼眶红了点头,可至今感情依旧没动静。
前几天看他为泰州文旅拍的视频,40多岁的他眼角已有细纹,但气质更加稳重了。有人说他“太拼了”,也有人说“每个人活法不同”。除了拍戏,他常陪伴妈妈和妹妹,有空还去爸爸坟前坐坐,聊聊最近的事。
说到底,我们不也常这样吗?总以为时间多,把“以后”挂在嘴边,但有些“以后”,真的等不到。
你觉得王凯的选择值得吗?如果是你,会先拼事业还是先顾家庭?欢迎评论区聊聊!
发布于:山东省英赫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